点击▼▼▼▼“网盘下载”▼▼▼▼
保存到网盘观看,不保存只能试看2分钟哦!
资源有问题?点此反馈
1988 年的清晨,龙浩在一阵孩童的哭喊声中惊醒,头痛欲裂的他还没理清状况,就见女儿余余哭着扑进怀里:“爸爸,妈妈被人抓走了!” 这才猛然想起 —— 自己竟重生到了一个嗜赌如命的混混身上,三天前,原主还把妻子徐怡当作赌注,抵给了欠了八百块赌债的债主。
来不及细想,龙浩拽着余余飞奔到债主家门口,正好撞见徐怡被几个壮汉拖拽,嘴里还在拼命反抗。“住手!” 龙浩冲上前挡在徐怡身前,债主见他突然硬气,当即吩咐手下:“把这小子废了!” 危急时刻,龙浩抄起一旁的木棍抵在债主脖子上,眼神狠厉:“敢动一下,我让你人头落地!” 债主被他的气势吓住,龙浩趁机放话:“三天之内,八百块赌债我一定还,现在,放了我老婆!” 债主虽不甘心,却也不敢真拼命,撂下一句 “三天后还不上有你好受的”,便带着人悻悻离开。
看着受惊的妻女,龙浩满心愧疚,郑重承诺:“从今天起,我再也不赌了,一定好好赚钱,让你们过上好日子!” 徐怡虽有疑虑,但看着龙浩认真的眼神,还是选择暂时相信。
几天后,龙浩正愁没赚钱门路,发小孙志明找上门:“浩子,我收了三十来斤羊绒,最近行情好,咱们一起贩羊绒,赚个差价!” 龙浩眼前一亮 —— 他隐约记得,这两年市场经济放开后,会掀起一场 “羊绒大战”,羊绒价格能从几块钱涨到几百块,这可是实打实的暴利!不过孙志明却犯了难:“可咱们收的是原绒,绒线厂要的是梳绒,只能转手给大贩子,每斤赚 20 块就不错了。”
“未必!” 龙浩打断他,“咱们直接去绒线厂问问,说不定有转机!” 两人带着羊绒样品赶到省城绒线厂,门卫却告知:“厂里只要大宗货,你们这点量,收购员嫌麻烦,不会收的。” 龙浩脑筋一转,谎称:“我们是来探路的,手里至少有两百斤一等绒,就是不知道行情。” 门卫见状,指点他们去找家属院的老乡孟飞,还特意提醒:“别空手去。”
龙浩和孙志明提着水果找到孟飞家,孟飞见是老乡,又看了两人带来的羊绒样品,当即坦言:“厂里主要收梳绒,但你们这原绒品质好,能算一等,现在收购价 180 块一斤。你们真有两百斤?” 龙浩点头,孟飞便带着他们去采购站结账。扣除开支后,两人净赚 1860 块,孙志明要按出力多少分账,让龙浩拿 1000 块,自己拿 860 块,可龙浩却坚持:“我就出了个主意,拿 20% 就行,这 1000 块算我借你的,以后还。” 孙志明拗不过他,只能先收下。
离开采购站,龙浩第一时间拉着孙志明去百货大楼:“我答应过徐怡和余余,要让她们过好日子,得给她们买点东西。” 他给余余买了大白兔奶糖、山楂片、罐装奶粉,还有新的运动鞋和花衣裳,给徐怡买了 “友谊” 牌护肤品,最后还切了几斤排骨和五花肉。
回到家,徐怡见龙浩拎着大包小包,又惊又急:“你哪来的钱?是不是又去赌了?咱们还欠着八百块呢!” 龙浩笑着把卖羊绒赚钱的事说了,又把护肤品递过去:“你以前总舍不得用,现在我能赚钱了,以后给你买更好的。” 徐怡看着手里的护肤品,眼眶瞬间红了,伸手摸了摸龙浩破了的袖口:“我给你缝缝。” 龙浩按住她的手:“不用,破衣裳不打紧,咱们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第二天一早,孙志明就赶了过来,正好赶上吃排骨。饭桌上,孙志明提议:“浩子,我手上的钱够收两百斤羊绒,现在行情还在涨,咱们接着收!” 龙浩点头:“咱们只收好绒,给最高的价,就算收的人多,也不怕没人来卖!”
两人随即在村里摆起收购点,喊着:“收羊绒喽!只收成色上好的一等绒,杂色参黑的不要!成色好的,每斤加钱收!” 村民们一听价格比其他贩子高,纷纷把家里的羊绒送过来。很快,两人就收够了两百斤,再次送到省城绒线厂。这次接待他们的是姚科长,姚科长验完货,笑着说:“你们这羊绒品质好,现在一等绒收购价涨到 220 块一斤,两百斤就是四万四,需要我签个字就能结账。” 龙浩趁机提了一句:“姚科长,产绒季刚到,我们那儿还有一千斤左右的羊绒,您能做主收吗?” 姚科长当即应下:“只要质量有保证,别说一千斤,三千斤我也能收!”
拿到四万四的货款,龙浩却犯了难 —— 收一千斤羊绒需要不少本钱,他手里的钱不够。孙志明提议去银行贷款,龙浩却摇摇头:“咱们贷的是农副产品的款,最后还是要到农村信用社审批,不如直接去信用社!” 两人赶到农村信用社时,正好遇到县里的方书记和麦主任来视察。龙浩抓住机会,上前介绍自己:“领导好,我是镇东县龙家峁的龙浩,我们那儿每年能产上万斤羊绒,可大多被二道贩子低价收走,老乡们赚不到钱。我想贷款二十万,高价收羊绒直接卖给绒线厂,把差价补贴给老乡们!”
方书记听了很是赞赏:“像你这样有志于助农的青年,我们应该大力支持!” 当即吩咐信用社工作人员开会研究。没过多久,信用社就给龙浩批了三十万贷款 —— 比他申请的还多十万。
拿到贷款,龙浩和孙志明回村 “招兵买马”,特意去退役军人服务站找了方振、高成虎、王景会、赵文清几位退伍老兵:“咱们成立个羊绒贩卖公司,一人一辆摩托,两人一队下乡收绒,保证大家能赚到钱!” 几位老兵爽快答应。
收绒前,高成虎问:“浩子,收购价定多少?现在二道贩子多,价低了老乡们不愿意卖。” 龙浩想起对信用社的承诺,果断说:“暂定 170 块一斤,成色特别好的,你们能做主再加价!” 孙志明有些担心:“价这么高,咱们还有利润吗?” 龙浩却胸有成竹:“价高才能收上好绒,只要绒好,绒线厂就愿意收,咱们不怕没赚头!”
果然,消息一传开,不仅龙家峁的村民,连附近村子的人都把羊绒送过来。可这却惹恼了镇东县的大贩子李老板 —— 以往他都是低价收绒,龙浩这么一搞,他根本收不到货。李老板当即带了一群人找上门,气势汹汹地问:“谁是头?我老板要见你!”
龙浩上前一步,平静地说:“李老板,咱们都是做生意的,有话好好说,没必要舞刀弄枪。” 李老板却不买账:“你抢我生意,还想好好说?” 龙浩毫不示弱:“绒线厂收购价多少,你心里清楚,你压低价格赚黑心钱,老乡们不愿意卖给你,能怪谁?我们只在苦水镇和古城乡收,不跟你抢别的地盘,你吃肉,总得让我们喝点汤吧?” 说着,他悄悄从身后摸出一把玩具枪抵在李老板腰上。李老板以为是真枪,瞬间慌了神,连忙带着人跑了。
等人走后,孙志明才惊觉:“浩子,你这枪是玩具的?” 龙浩笑着收起枪:“他们心虚,玩具枪也能吓住他们。赶紧把羊绒运走,免得夜长梦多!” 他联系了开货车的表哥孙庆阳,当天就把一千多斤羊绒装上车,第二天送到省城绒线厂。这一趟,两人又赚了五万块,龙浩拿出三万给大家发奖金,剩下的钱则计划着拓展新生意。
几天后,龙浩发现李老板不对劲 —— 对方突然把收购价提到 180、190 块一斤,比他们还高,而且什么绒都收,连驴毛、狗毛、兔毛都要。龙浩瞬间明白:“羊绒大战开始了!但他收这么多杂毛,肯定没安好心!” 他当即吩咐孙志明:“你派几个兄弟盯着李老板,我猜他要造假绒!”
果然,没过几天,盯梢的兄弟就传来消息:“浩子,找到李老板的老巢了,他们正在往羊绒里掺驴毛,还刷蜂蜜水撒铅粉,想增加重量!” 龙浩怒不可遏:“这要是送到绒线厂,国外进口的机器都得被搞坏,到时候绒线厂一倒,老乡们都没饭吃!” 他立刻让方振去工商局举报,自己则带着孙志明、高成虎等人,联系孙庆阳开车去堵路。
当晚,李老板的货车果然从那条小路经过,孙庆阳故意把车停在路中间,谎称车抛锚了。李老板的人不耐烦地让他找修车的,孙庆阳却拖延时间:“这荒郊野岭的,我兄弟去县城找修车的,还没回来呢。” 就在双方僵持时,工商局的人赶到了,当场查获了李老板的假绒,把人全部带走。
因为协助打击假绒团伙,绒线厂特意把龙浩这批羊绒的收购价提到 350 块一斤,这一千两百斤羊绒又让他们赚了十二万。龙浩没忘了孙庆阳的功劳,不仅报销了他的轮胎费,还额外给了三千块辛苦费和一千块奖金。
解决了李老板,龙浩又把目光投向了羊肉和胡麻油 —— 镇东县的羯羊从小吃中草药、喝山泉水,肉质紧实不腥不膻;胡麻油更是当地特产,清香醇厚。他找于主任帮忙联系了冷藏车,又买了辆二手面包车,打算把羊肉卖到省城。
龙浩带着羊肉找到绒线厂的姚科长和孟飞,热情地介绍:“这是我们镇东县的羯羊,肉质特别好,女人吃了美容养颜,男人吃了强身健体。马上要到中秋节了,厂里要是把羊肉当福利发,工人兄弟们肯定高兴!” 姚科长尝了尝,果然赞不绝口,当即决定向龙浩订购一千只羊和五千斤胡麻油。
消息传回村里,老乡们都乐坏了。龙浩特意请了乡里的兽医孙贵和油坊老板许有把关:“孙叔,所有羊必须是膘肥体壮的成年羊,病羊、老羊、小羊一律不收;许叔,胡麻油您得仔细闻,不能有掺假的!” 收购当天,五婶却故意来找茬 —— 她的胡麻油里掺了芸芥油,被许有识破后,反而撒泼打滚:“龙浩你欺负人!我好好的油,你凭什么说掺假了?”
龙浩耐着性子解释:“许叔在油坊干了十几年,不会看走眼。我们是做生意的,不能砸了招牌,这油我们不收,你拿回去吧。” 五婶却不依不饶,还提起之前代课老师名额的事:“你就是记恨我家大顺小顺要抢徐怡的名额,故意使坏!” 徐怡忍不住反驳:“当初应聘代课老师,是我凭笔试考上的,跟五叔没关系。大顺小顺连书都读不顺溜,怎么教孩子?” 围观的村民也纷纷帮腔,五婶见讨不到便宜,只能灰溜溜地走了。
顺利完成羊肉和胡麻油的订单后,龙浩又赚了两万五。他决定给兄弟们按月发工资,一个月一千块,还承诺有新生意再谈提成 —— 要知道,当时中学老师一个月才五十块,兄弟们一听都干劲十足。
可就在他们送完货返程时,却遇到了李老板的同伙拦路抢劫 —— 李老板因为造假绒被判了刑,他的同伙把账算到了龙浩头上。“把钱交出来,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!” 为首的人恶狠狠地说。龙浩一眼就看出路边埋了铁钉,不能硬冲,便跟高成虎、孙志明商量好对策:“我和志明下车周旋,成虎你拿好枪,一旦情况不对,就打他的手!”
下车后,龙浩故意拖延时间:“咱们有话好好说,我赚的钱都在车里,不如我请你们吃饭,咱们慢慢谈赔偿?” 对方却不耐烦地掏出刀,高成虎趁机开枪击中了为首之人的手。就在这时,警察赶到了 —— 原来龙浩早就让人报了警。因为打击山匪路霸有功,警察不仅没追究他们的责任,还奖励了一万块。
此事过后,龙浩在县里的名气更大了。古城乡的翟乡长特意找到他,递给他一个存折:“省里和县里因为你挽救了绒线厂的机器,奖励你六万块!另外,因为你的面子,县里给咱们乡拨了十万块修路专款,不过还差点,我正想办法呢。” 龙浩当即说:“我出两万,多余的钱您在路边立个碑,写上县里和信用社的名字,也算是感谢他们的支持。” 翟乡长又惊又喜:“你真是帮了咱们乡大忙了!”
闲聊时,翟乡长问龙浩接下来的打算,龙浩说:“羊绒季过了,我想卖家乡的杂粮、荞麦和胡麻油,就是没销路。” 翟乡长眼前一亮:“正好,申港在举行博览会,省里给了县里几个名额,你可以跟着商务局的人去看看!”
龙浩立刻带着孙志明、高成虎赶到申港,可刚到没多久,就遭遇了 “仙人跳”—— 一个女人故意碰瓷,还喊来同伙要钱。就在双方僵持时,高成虎的老班长田老板路过,认出了高成虎,当场喝退了碰瓷的人。得知龙浩是来卖杂粮和胡麻油的,田老板笑着说:“杂粮不好销,不过胡麻油是好东西!国外人注重健康,这胡麻油能治三高,肯定畅销!”
田老板给龙浩提了个建议:“你们收胡麻油才一块一斤,在申港最少能卖五块,我发到国外能卖十块!咱们合作,包装和宣传费用平摊,利润对半分,怎么样?” 龙浩当即答应:“能跟您合作,是我的荣幸!”
两人一拍即合,田老板负责找销路,龙浩则回村收购胡麻和胡麻油。他在村里喊着:“收胡麻喽!六毛一斤,发霉的不要!榨好的胡麻油也收,一块一斤,许有叔把关,绝不掺假!” 老乡们积极性很高,很快就收了大量胡麻和胡麻油。
田老板这边也传来好消息:“国外订单签了十万斤胡麻油,定金三十万已经到账!咱们用玻璃瓶装,二百五十毫升一瓶卖三块,两瓶五块,捆绑销售更快!” 龙浩按照田老板的建议,联系了玻璃厂生产瓶子,又找超市谈好了上架事宜。很快,胡麻油就卖火了,不仅国内销量好,国外订单也源源不断。这一笔生意,龙浩和田老板每人分了四十万。
赚了钱后,龙浩在申港买了房子,把徐怡和余余接了过来。他还鼓励徐怡:“你以前喜欢读书,现在有条件了,去考大学吧,申港大学离家近,你下课就能回家,余余也能转到这边的学校上学。” 徐怡有些犹豫:“我要是上学,余余怎么办?” 龙浩笑着说:“余余转学后,你们娘俩白天上课,晚上就能一起吃饭,多好!而且公司现在越来越大,也需要懂会计的人,你学会计正好能帮我。” 徐怡终于点头:“那我就考大学,学会计!”
安顿好妻女,龙浩又跟着田老板去了羊城 —— 田老板的老战友周文成在羊城做服装生意。“马上要到国庆了,正是卖衣服的好时候!” 周文成给他们推荐了两款衣服:“这款毛呢风衣,保温防寒,港台剧男主都穿;这款羊绒连衣裙,春秋外穿,冬天能当内搭,卖得特别好!” 龙浩当即订了三百件风衣和一百五十件连衣裙,带回省城摆摊售卖。
为了打开销路,龙浩请了省城工业大学的学生当模特,还特意去绒线厂找姚科长的妻子姜雅蓉帮忙:“嫂子,您要是觉得衣服好看,就帮我问问厂里的人要不要,按单位订购算,风衣一百块一件,连衣裙六十块一件,成套买一百四,比零售便宜!” 姜雅蓉很爽快地答应了,没过多久就带来了好消息:“水利局订了六十套男女套装、三十五套连衣裙,绒线厂订了九十套男女套装、六十套连衣裙,明天就要发货!”
衣服卖得越来越好,龙浩又在镇东县开了家 “龙家服饰店”,还请了信用社的宋嫂当店长 —— 宋嫂人脉广,又会做生意,帮着龙浩拉了不少订单。服装店开业当天,营业额就达到了六千块,净赚两千块。
就在服装生意做得红火时,姜雅蓉又给龙浩介绍了一笔大生意:“省妇联要进六百件羽绒服,顶替军大衣,每件预算一百一十块,你能拿到货吗?” 龙浩立刻联系周文成,让他找羽绒服工厂订货。周文成找的工厂是羊城最大的,用的都是最好的鸭绒和防水布料,每件批发价五十五块。龙浩订了九百件,两百件送到镇东县试销,七百件送到省妇联。省妇联的羽绒服很快就卖完了,镇东县的羽绒服也被抢购一空,这一笔生意,龙浩又赚了六万多。
随着生意越做越大,龙浩的眼光也越来越长远。在省城参加庆功宴时,他偶遇了天衡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沈峰云 —— 沈峰云因为合伙人卷钱跑路,正急需一百万资金东山再起。龙浩当即决定:“我出一百万,入股你的公司!” 沈峰云又惊又喜:“你真愿意帮我?” 龙浩笑着说:“我早就想进军房地产,只是没资质,跟您合作,正好互补!”
田老板也很支持龙浩:“我跟你一起投,我相信你的眼光!” 有了龙浩和田老板的资金支持,沈峰云很快就盘活了公司,还带着他们去申港看地皮:“这块地背山面水,风水好,之前因为旁边有垃圾场没人要,现在垃圾场迁走了,只要价格不超过八百万,拿下肯定能赚钱!” 龙浩一眼就看出这块地的潜力 —— 这里以后会成为申港的商业中心,投资绝对不会亏。
果然,没过多久,沈峰云就给龙浩和田老板每人分了一百万红利。龙浩拿着钱,又把目光投向了沪城的股票认购证 —— 他记得,沪城市政府推出的股票认购证,一开始定价三十元一张,后来因为新股上市,价格涨到了五千块一张,身价暴涨一百六十倍!
龙浩立刻带着田老板赶到沪城,通过高成虎的另一个老战友包毅,联系上了沪城日化厂的白厂长 —— 白厂长是住建局局长的小舅子。龙浩当场承诺:“只要您能帮我认识住建局局长,你们厂的股票认购证我全包了!” 白厂长有些惊讶:“我们厂有五万张认购证,你确定要包?” 龙浩毫不犹豫:“五万张就五万张,明天我能见到局长吗?”
见到住建局局长后,龙浩又承诺全包住建局的三万张认购证,还主动提出:“嫂子所在的国企要是有认购证指标,我也全包了!” 局长被龙浩的诚意打动,给了他一个建议:“你们公司成立时间短,资质不够,想拿地皮,可以跟沪城本地的建筑公司合作。” 龙浩听从了建议,很快就找到了合作方。
没过多久,沪城交易所宣布要上四十二支新股,所有交易都需要用股票认购证。之前三十块一张的认购证,瞬间涨到了五千块一张。龙浩手里的十二万张认购证,一下子就变成了六个亿,田老板手里的一万张也变成了五千万。
从一个嗜赌混混重生,到靠贩羊绒起家,再到涉足羊肉、胡麻油、服装、房地产、股票等多个领域,龙浩不仅让妻女过上了好日子,还带动了家乡的老乡们一起致富。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:只要肯努力、敢拼搏,抓住时代的机遇,就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。
人物群像
龙浩:本剧主角,重生前是无所事事的赌徒,重生后幡然醒悟,头脑灵活、敢闯敢拼、重情重义。从贩羊绒起步,逐步拓展到羊肉、胡麻油、服装、房地产、股票等领域,不仅实现了个人致富,还带动家乡百姓增收,是有担当、有远见的创业者。
徐怡:龙浩的妻子,温柔贤惠、通情达理。前期因丈夫嗜赌而忧心忡忡,后期看到龙浩的转变后全力支持,不仅操持家务,还在龙浩的鼓励下考取大学学习会计,成为龙浩事业上的得力助手。
余余:龙浩和徐怡的女儿,天真可爱、懂事乖巧。是龙浩努力奋斗的重要动力之一,她的存在让龙浩更加坚定了给家人幸福生活的决心。
孙志明:龙浩的发小,性格憨厚、踏实肯干。从一开始就跟着龙浩贩羊绒,是龙浩事业初期的重要伙伴,始终信任并支持龙浩的决定。
田老板:高成虎的老班长,人脉广、有商业头脑、重情义。在龙浩遭遇 “仙人跳” 时出手相助,后来与龙浩合作销售胡麻油,还支持龙浩投资房地产,是龙浩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贵人。
高成虎:退伍老兵,身手矫健、忠诚可靠。加入龙浩的公司后,负责安全保障工作,多次在危急时刻保护龙浩等人的安全,是龙浩的得力干将。
李老板:镇东县的大羊绒贩子,贪婪自私、心术不正。为了赚取黑心钱,压低羊绒收购价,后来甚至造假绒、掺铅粉,最终因违法犯罪被判刑,是龙浩事业初期的主要竞争对手和反派角色。
姚科长:省城绒线厂的科长,正直善良、乐于助人。多次收购龙浩的羊绒,还在龙浩销售羊肉、服装时提供帮助,是龙浩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持者。
翟乡长:古城乡的乡长,勤政爱民、务实肯干。重视龙浩的创业行为,积极为乡里争取修路资金,还推荐龙浩参加申港博览会,是基层好干部的代表。
五婶:龙家峁的村民,自私自利、蛮不讲理。为了让儿子儿媳抢徐怡的代课老师名额,故意找茬;后来又在卖胡麻油时掺假撒泼,是剧中的反面小人物,衬托出龙浩和徐怡的正直。
经典金句
“从今天开始我一定努力赚钱,把赌债都还上,让你们过上好日子!”—— 龙浩重生后,面对受惊的妻女,许下了改变命运的承诺,也是他奋斗的起点。
“我们是做生意的,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,说是纯胡麻油,它就得是纯胡麻油!”—— 面对五婶掺假的胡麻油,龙浩坚守诚信原则,绝不妥协,这也是他能把生意做大的关键。
“只要肯努力、敢拼,抓住机会,就没有赚不到的钱,只有不想干的人!”—— 龙浩在拓展生意时,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兄弟们,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创业精神。
“做生意不能只想着自己赚钱,得让老乡们也能分到好处,这样生意才能长久!”—— 龙浩高价收购老乡的羊绒、羊肉、胡麻油,始终把助农放在心上,展现了他的担当。
“风险和机遇都是并存的,要是缩头缩脑怕这怕那,咱们哪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呀!”—— 在决定投资房地产时,龙浩劝说犹豫的徐怡,体现了他敢于冒险、勇于抓住机遇的魄力。
“我现在能挣钱了,你完全可以去做自己的梦想了 —— 考大学呀!”—— 龙浩鼓励徐怡追求自己的梦想,不仅关注事业,还重视家人的成长,展现了他对妻子的尊重和爱护。
“咱们做公司,不仅要赚钱,还要有社会责任感,给乡亲们修路、改善学校环境,都是应该的!”—— 龙浩出资帮乡里修路、帮扶龙家峁小学改造,体现了他致富不忘本的情怀。
“你有产品,我有资源,共同整合,才能共赢!”—— 田老板与龙浩合作时说的话,点明了商业合作的核心,也是两人能长期合作的基础。
“价格太低,别人会觉得你的产品次;要打出名堂,就得把品质和宣传做好,让大家知道咱们的东西好!”—— 田老板给龙浩建议胡麻油定价时说的话,体现了精准的市场洞察力。
“我赚钱不是为了自己享受,是为了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,让跟着我的兄弟有奔头,让家乡的老乡们能多赚点钱!”—— 龙浩在事业成功后,向徐怡袒露心声,展现了他的初心和担当。